
人物简介:张道娜,原名周道继,原浙江水产学院水产品加工专业1984届毕业生。1991年在纽约大学攻读环境医学专业,并于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聘为助理教授,现为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终身正教授。在生物医学核转录因子Nrf2信号传导领域研究有突出贡献,为癌症预防及治疗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在2011年被美国毒理协会授予最高成就奖,奖金全部捐给了宁波效实中学(张道娜母校),建立了“木兰”奖,鼓励女生奋发自强。
记者手记:二十八年前,张道娜以陪读身份追随先生漂洋过海去了美国,二十年后,她的先生虽贵为教授但仍全力追随着她的事业脚步来到亚利桑那大学。她们14岁在高中相识、相知,大学毕业就结婚,张道娜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女人该完成的结婚生子之后,开始闯荡事业并历练自己登上学术最高峰。在这过程中,她生养了3个女儿,并游刃有余地在母亲和职业女性的身份间转换,即便再忙碌也没有放弃自我,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因为笔者觉得这样更能保留原味,也更接地气。外表柔弱婉约,骨子里豪爽无比,集结了南方与北方、东方与西方风格的张道娜的第一人称讲述或许能给女生带来启示性的思考。
环境和自我个性助推了我
大学一毕业,我就结了婚。我先生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那时美国李政道教授的奖学金项目每年从中国挑选前一百名物理专业毕业生赴美,我先生也是其中之一,于是开启美国之行。1986年3月,我以陪读身份前往美国。
最初的日子很穷很无聊,我只能待在家里做一个家庭主妇。我承认美国给了我更广阔天地。美国最好的地方就是它不需要你有社会背景,只要你想要,你自己努力,你有能力,就能达到你的目标。我的个性中有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一面,美国的环境让我忽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劲,所以,我选择继续深造。我本来想找与本专业水产加工比较接近的营养学,但由于纽约大学没有营养学专业且我自己一直对生命科学很感兴趣,于是选择了生命科学这个专业。
我先到纽约,在纽约大学拿了博士学位,毕业以后辗转去了几个地方,为了我先生的事业,在密苏里做了6年博士后,这段时间我先生从助理教授迅速提升成了正教授,这时候我觉得我也应该自己独立去开创事业了,那时我的三女儿才4岁。我去亚利桑那大学求职,他们就问,你先生是做什么的,我说是物理系教授,对方就问那你有没有两地分居的问题啊,我说没有关系,我们中国人是很独立的,我只能这样回答,因为那时我根本没有资格要求对方把我先生一起调过来。于是我带着二女儿,含着眼泪离开了家人去了亚利桑那,然后就在这所大学安顿了下来。一年以后我就很幸运地拿到了320万美元的美国联邦科研经费,这相当于在我们中国向政府机构申请的课题经费。这样子我就有资本和学校谈条件了,当时我就说能把我先生调来不?不能的话我就带着科研经费去别的大学了。就这样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我们夫妻结束了分居。
概括说来,在美国我一共呆了28年,第一阶段又穷又无聊,在家做了5年的家庭主妇,养育了大女儿;第二个阶段攻读博士学位,拖着两个幼女,历经了辛酸苦辣;第三阶段去了密苏里做博士后,那时家里经济条件好了,但事业上压力很大,还要照顾小孩和年老多病的父亲;第四个阶段我事业独立了,在亚利桑那大学工作,那时家里的经济已经完全宽裕,但我们一家五口人分居在三个地方,我带着老二在亚利桑那,大女儿在纽约大学读书,我先生跟四岁的女儿在密苏里,每个月花9个小时飞来看我一次。直到2008年我们家才重新团聚,结束了我在美国最艰难的日子。
刚到亚利桑那大学,做了六年助理教授。后被评为副教授,终身教授,再两年后破格提升为终身正教授。大多数中国人以为终身教授比正教授职位高,其实不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终身教授可以是副教授,也可以是正教授,拿中国人的话说终身教授就是铁饭碗。应该说,我好强的个性,在美国寻到了舞台,于是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研究水平再上台阶,在学术领域永远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我在2011年被美国毒理学会授予最高成就奖,所谓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性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也就是研究环境方面的毒素,像致癌物、致畸物等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子毒理,就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这些毒素对人体的影响。我现在在药学院任职,我觉得药学专业是一个大有前景的专业,为什么这样说呢?打一个比方,中国水和空气污染很严重,肝癌或者肺癌发生率很高,药物预防癌症意义重大。我们实验项目就是研究用天然提取物去预防癌症、糖尿病等疾病,如果我们能研究出一些药物能预防疾病促进人体健康的话,这将是非常有前景和意义的。
美国人情并不冰冷
我一直对美国有种偏见,直到自己亲身经历。刚到美国5个月我就怀孕了,当时我先生还是学生,我又没工作,我们很穷。所以我们对生孩子非常忧愁,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因为担心养不起孩子,我先生让我打胎,但我坚决不同意。后来听说美国生孩子还有牛奶补助之类的,我稍微宽了点心,尽管经济上捉襟见肘,我还是希望生下肚子中的这个小生命。美国其实看病挺贵的,还记得在我产检的时候,一次就花了100多美元,但医院根据我们的实际经济收入每次只收七块钱,我的医疗卡上贴了一只小鸡,我还看到贴小鸭的人付14块钱。总之是不同人不同的收费,对穷人的关爱让我感到很温暖。生产的时候,医院也会根据年收入收取生孩子的费用,当时普通人的正常生产费是5000美元,但我先生一年只有一万块助学金,而且当时我们手里只有200多美元,于是我先生去找医院,讲述我们的困难,医院便很快答应了只收这些。这对我是一个文化震撼,因为从小受教育,讲的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多坏多没有人性,可是我亲身经历的故事让我觉得美国并不冰冷,它很有人情味。
同时,在美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什么东西都好像很单纯,不管空气、环境还是学术风气,都非常纯。这种环境非常适合我的个性发展。在一个非常有诚信的国度,你自然会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并进而发展你自己有诚信的事业。
家乡与亲情
我是宁波人,而母校原浙江水产学院在当年是一个知名度和口碑都比较好的大学。父亲觉得学校离家近,口碑又不错,就让我选择就近读书。我觉得大学时代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给了我自信。
对我最有影响力的人是我爸,我爸对我的要求从来就是要学习好,为周家争光,可是我现在似乎是为张家争光了(笑),因为我改名字了。我丈夫姓张,道娜是我英文名字的中译。我之所以改姓名也是为了融入当地的文化,因为美国人邀请我们全家做客,一般都会说张家。我爸非常喜欢我在大学里工作,他是老学究,一直觉得唯有读书高,我的想法和观点也受到了我爸很大的影响。像我现在做的课题其实可以在公司挣很多很多钱,有很多诱惑力,但我对做生意、挣大钱没多大兴趣,还是比较喜欢我现在的这个教授职业,做研究,为美国和中国培养优秀人才。
我最感恩的人是我先生,因为在美国这么多年,一起并肩拼搏,他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初期由我照顾孩子跟随着他,帮助他事业有成,后来我们变换了角色,所以第三个女儿一直由他照顾。我先生善解人意,心胸宽广,像我的同事多半都是男性,我们经常需要出去一起开会,但先生对此非常理解。所以我要告诉女生的是,女人的婚姻对一生的幸福,包括生活和事业,都非常关键,因为你要跟另外一个人一起生活一辈子,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非常慎重,光有激情是不行的。
我算是美国式的妈妈,但骨子里还是中国人,所以我应该算是结合了中美优秀育儿特点,但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影响自然更大,像小孩去读书啊这些我都非常关心。在美国的中国孩子一般都会去中文学校学中文,我三个女儿小时候课外都学习了中文和钢琴,二女儿还增加了一个芭蕾。老大弹钢琴我管得很严让她弹啊弹,老二还可以,轮到老三我就说不要弹了,送你去老师家太花时间了,但她说她要弹,那我们也没办法。两个大女儿都非常独立,非常能干,在她们小时候我和先生工作忙、她们必须学会独立地照顾自己。我开始念研究生的时候,大女儿4岁,二女儿才2个星期,白天请同学的妈妈帮我管孩子。我和我先生工作地点不是很近,他在纽约市里面,我在纽约的上州,他周末才回来一下,所以基本上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幼女开始了我的博士生涯。
我大女儿大学毕业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做博士后,刚结婚。在她婚姻选择方面,我就很像美国妈妈了,一点都不干涉。我的女婿非常优秀,他是北京人跟上海人的第二代,生在纽约市里,拿的是医学博士学位,现在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住院医生。其实我觉得孩子们受我的影响挺大的,但大女儿一点都不承认我对她有影响,她个性和我非常非常像,专业也一样,现在做博士后,早早就已经定下要做教授的目标,和我们一样选择走学术道路。二女儿念工程,毕业于加州理工,现在在斯坦福大学念博士,未来的方向还不确定,她从小都是跟白人孩子玩的,朋友圈里几乎都是白人,男朋友也是白人。而老三跟老大一样,朋友圈里基本都是中国人,所以估计以后她老公也是中国孩子。我们对三女儿一点都没有期待,按照我先生的话,我们已经给美国培养了两个很优秀的人才,一个在东部,一个在西部,一年只能见一次,所以三女儿就不用去其他地方了,就在我们亚利桑那大学念,念完以后在这里找个工作,这样我们身边就会有人照应。我说,老公你真的是老了,你这个想法怎么跟当年我的爸妈一样。当然我的想法是,孩子的未来让她自己选择。
我工作的圈子当然是白人多,我有很多白人朋友。但如果说周末聚会吃饭,还是中国人多,我们有几家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聚会。我们在家里吃的都是中餐,两个已经完全独立的女儿吃中餐会少一点,但她们也会做。去年的圣诞节,我大女儿跟女婿做过一餐饭,买了龙虾做了几个有点中西结合的菜,算是送爸爸的圣诞礼物,二女儿的男朋友从德州来,贡献了烤牛排、土豆等,也做过一次晚饭给我们吃。
我觉得我要送给女生的忠告就是:不管你有多好的男朋友或者老公,不要放弃自我,你自己也很优秀有什么不好?自己最靠得住。通过努力什么都会有的,所以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