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主页

新区研究中心

 
 
 

我在中国青年报社的实习体会

2017-10-12 丁敏悦 

我在中国青年报社实习了三个月,时间虽然不算长,但却足够让我体会颇深,也带来持久的思考。

(一)

记得在我正式离职的前一个周末,我跟着实习老师一起参加了张家口“全国青联”的植树活动。听闻能采访到李云迪、邓琳琳这些大人物,兴奋的我还是努力克制了自己激动的情绪,不想让自己看起来似乎没见过什么世面。

活动当天我们全程跟着邓琳琳,我的任务是作为大学生记者近距离观察“青联委员”,同时写作稿件。

邓琳琳与我年龄相仿,即将大学毕业,面对学业和未来的苦恼迷茫的心态,也和我很像。初见我们的时候,她表现出不是很想接受采访的样子。在到达高速公路集合点之前,我们一度无法进行采访。但当车驶上高速公路后,带我参加活动的老师开始和她交流起来。

表明了采访的意图之后,老师并没有马上开始抛问题,而是就问题讲了很多自己的事情。老师讲自己在健身房被教练严格训练,根本没法坚持锻炼;讲自己在大学里和导师的交流,去国外参加集训的经历。在这过程中,邓琳琳明显开始放松下来,老师的经历分享也勾起了她的倾诉欲,她也开始忍不住说起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接下来,两个人就像老友一样在聊天。一路三个小时的路程,嘻嘻哈哈,时而感慨时而大笑,旁人很难分辨出这是在采访。

等我们结束活动从张家口回北京的时候,邓琳琳已经对老师充满了信任和依赖感。她从最开始那个沉默的、警惕的样子,变回了她本来的样子,会坦率而爽利的大笑,说到激动的时候会坐直了身子眉飞色舞地描述,会有点调皮地问我是不是小时候挑食才长那么矮(哭晕)。这种转变,让我不得不惊叹老师的能力。

采访结束后,我问老师是怎么做到的。有句话我记得特别深刻,她说,当记者就是要“交浅言深”。

(二)

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尝试独立完成的一篇稿件。我选择了一个比较熟悉的话题——留学。报社的同事们向我提供了不少自己身边典型的采访对象,帮了我大忙,让我的采访素材还算丰厚。

一个合格的记者在采访前是不应该有预设的立场的,一切要以事实说话。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在很多事情上,人们往往会想当然,但事实上,每一个采访,一定有你想不到的东西。

和陌生人交谈一直不是我所擅长的,做采访的过程一度让我有些步履维艰。遇到乐于倾诉的采访对象就会非常顺利,采访完成后就能写出一个完整顺畅的故事。当然也有非常棘手的采访对象,采访到一半,在关键信息上不愿透露,甚至直接拒绝了采访,要求我把整段素材去掉,不想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当时,我急得满脸通红,一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素材,而且采访都完成了啊!但是,基于对采访对象的尊重,我们只得将所有对方不愿意透露的关键信息都做了处理,只留下了结论性内容,才算解决。

完成这篇稿子花了非常长的时间。由于稿件的选题和我自身经历也相关,所以在成稿过程中,发现也同时在把自己的定位梳理清楚。在观摩他人的人生选择的时候,也是对自我人生的一个反思。看到别人光彩闪闪的人生在熠熠生辉,承受着人生偏差值的同时也在更加精准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当一个记者,当一个“交浅言深”的记者实在是吸引人的。在极短的时间里,却观摩了很多人一生中最波澜壮阔的时刻,最难以抉择的挣扎,伤筋动骨一般的蜕变……所谓人生的100种可能,你亲眼所见。

(三)

北京是个迷人的城市,虽然干燥数月不见雨水,虽然繁忙,可都不妨碍这座城市来者不绝如缕,热望满怀。

我所在的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秘书处,是一个成员几乎来自全国各个省份高校的历届校园媒体负责人组成的部门。这让我觉得有些荣幸,又有些不安,觉得自己跟他们似乎有着巨大的差距。做活动的小哥哥刚入职一年,对一个活动的策划精细得令人叹服。在一个两小时的课程设计里,安排了丰富的精彩细节,创意十足又紧扣主题。他说,做任何活动一定要面面俱到,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到,这样才能保证你的工作进行起来的阻力是最小的。

但是,我渐渐发现,差距不是身份不是过去的头衔,而是当下实实在在的你自己。当下的小小成绩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的优秀,眼下的空白也不意味着无法前行。真正拉开差距的是视野、是格局,是自己的能力和上升的空间。

北京是一个遍地充满了无限机会的城市,在这里的大学生和这个飞速前进的时代无缝连接,与这个全球融合的世界紧密相接。他们在这个城市读书所能获得的资源丰富得让我们羡慕。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海岛城市的二本高校的本科生,无法与北京的高校学生拼资源,但这并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和努力。

在北京,也和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重聚,都是在本科期间就非常优秀的人。如今,他们在这座人才济济的城市里依旧光彩熠熠。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实力,不妄自菲薄,也不志得意满。一如既往地向前走。我心生憧憬。

人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这句从小听到大的“大道理”从未如此切肤。这三个月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对于未来的决定。在关于未来的继续精进的过程中,我需要弥补不足,要继续坚持的方向。就像我在邓琳琳采访稿的手记中写下的感受:对于未来的那种不确定感依旧挥之不去。不是没有选择,而是这条走向未来的路,要由自己来决定。这无法掌控的未来,要由自己负责。

桃木剑,好华年,三个月的学习,弥足珍贵。

 

13A2E

 

上一条:浙江海洋大学第十四届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       下一条:在这里,海是一面镜子 ——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

关闭

     
热图推荐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