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主页

新区研究中心

 
 
 

浙江海洋大学师生助力舟山市“五水共治”工程

2017-03-31 陈 玲 

2014年,配合“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抓节水、保供水”的“五水共治”工程,在舟山,一场清河净水的战役也适时打响。“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浙江海洋大学以水处理技术和污染控制等研究为重点的穆军教授和他的水项目科研团队走近了舟山的诸多水源地……

惊!海岛饮用水危机四伏 海大联手政府科研攻关

舟山地处海岛,有着优质的空气资源,但多年来备受水资源短缺和水质量不高的困扰,是我国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地区,人均淡水资源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4左右,饮用水源弥足珍贵。

尽管近20年舟山市先后实施了大陆引水、海水淡化、水库建设等一系列“保供水”工程,但凸显的问题不容忽视。包括自有水库规模都比较小且分散,部分污染;大陆引水工程水质(姚江水源,IV类水)欠佳;河道多而短,水流动性差,受到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及少量工业废水的污染,形成黑臭河、氮磷的超标,不少河道经常发生水华(藻类爆发),而某些河道还是“翻水入库”补充水库水源水的来源。

能否充分保护和开发好自身水源地,已经成为制约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障水平,真正打破舟山发展的水资源瓶颈,三年前,浙江海洋大学构建了以一个学校专家团队和地方政府各相关局委的技术骨干为本,多个来自几大名校、大中型环保企业等的行政技术管理人员为辅的“1+X”的合作模式,积极融入舟山水治理,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校地合作之路。

赞!摸清23座水源地水库 培训护水技术人员1200名

三年来,浙海大师生跑遍全市本岛23座水源地水库,详细摸清了水源地水质、土壤背景家底,为市政府编制了舟山市本岛饮用水源地水库普查报告,提出水源地保护管理总体方案,完成《舟山市饮用水水源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

三年来,完成虹桥水库水质评价与污染源调查、虹桥水库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对全市38座饮用水水库的6000多个水质数据、23条重点河道近4000个水质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完成对大陆引水工程姚江水源地不同取样点水样的29项水质指标的统计分析。此外,对舟山多地水库、河道进行实地调查,制定水库、河道微藻水华的防治及应急处理措施。

三年来,浙海大组织教师先后为地方培训相关技术人员近1200名,为地方培养了民间监理员、污水处理工、海洋生物调查工、海洋水文气象观测员等,基本建立了民间的技术队伍。

2015年夏天,为尽快收齐项目基础资料,师生经常冒着高温酷暑从早上徒步调查到天黑,全部人员晒脱皮,为节省时间只以面包充饥。在治理全市最大的水源地虹桥水库的课题攻关中,为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反映不同时段不同气候水温条件下的水质变化特征,尤其是为准确采集到水库径流的暴雨流量数据,师生们多次在台风暴雨天气奔赴水库现场实测雨量。狂风吹翻多位师生的雨伞,只剩下伞骨朵儿的伞柄成了拐杖插在泥里,吹不走的是工作的热情和敬业。此外,师生主动请缨,义务为市政府水务部门监测舟山本岛水源地水库水华爆发情况,一有情况,即刻组队奔赴事故现场,取样化验分析,排查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原因,主动提交水库水华详细调查报告,提供参考决策。

 

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遇冷 师生呼吁立法应先行

科研团队认为立法应先行。在深入调查整理了水源地保护管理现状、水质情况和主要污染源、现有水源地保护管理体制和专项整治行动后,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保护管理的思路、原则与技术,形成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等研究成果。

科研团队认为,影响舟山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和提升的主要原因包括全市由基本解决水量保障问题刚刚开始向水质保障转变,专项资金投入需逐步跟上;大部分水源地水质指标和污染源评价避重就轻,周边居民众多,生活污水、工业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和管控措施不到位;水源地保护涉及的部门众多,部门间职责交叉,监管惩治力度不够,缺乏水源地保护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

现行的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不足以解决舟山的水问题,因此,舟山必须要有更为详细的水资源保护立法。只有制度上构建,才能够制止和查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的各种行为,按安全生产事故启动问责程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因此《舟山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体例》的出台刻不容缓。

然而,涉及群众、基层组织、地方政府、相关机关,各种利益和诉求的缠绕,各种理念的交锋和对接,立法之路步履维艰。

喜!让人刮目相看的本科生  薪火相传的海大学子们

科研团队启用了不少本科生。水质分析工作上,一个指标,一个学生。而现场采样,每次动用2—8个人。据不完全统计,水项目中海大参与的研究生与本科生人数达30余人。这些本科生靠谱吗?合作的名校专家不放心,亲自跑到舟山来做二次分析,结果发现海大本科生的水质测试数据做得非常精准,也因此信任了海大科研团队。

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都去了环保公司或与环保相关的政府部门工作。更多学生涌入“五水共治”工程。海大学生新区水源水质调研团队被共青团中央评为2014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调研报告被《蓝色报告:2014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社会发展报告》收录。

在今年2月市治水办和晚报携手推出寻找民间河长’”活动中,浙海大团委认领了甬东河和甬庆河,并在学生中推行大学生河长制河长将承担起河道监督检查的职能,发现治水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上报。

浙海大教师的专业与敬业,得到时任舟山市水利水务围垦局局长徐全昌的认可。他一直支持我校科研团队为舟山市水库、河道整治贡献技术力量,多次表明我校教师做事认真仔细,项目调查资料丰富全面,技术方案可操作性强,是舟山市五水共治的重要力量支撑。

浙江海洋大学师生正在一起参与“五水共治”,一起守护“五水共治”!

上一条:赞!养殖的废水还能产生利润       下一条:浙江海洋大学储张杰导师和王小军研究生获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成果奖

关闭

     
热图推荐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