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主页

新区研究中心

 
 
 

肩上扛着使命 心里装着人民

2018-01-11 张元龙 


党的十九大报告大气磅礴、内涵丰富,3万多字的报告纵观历史、展望未来,浓缩了5年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描绘了从现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的纲领性文献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大报告给我的最大感受有两点:一是提出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新矛盾”的“新判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方略”,明确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和“新任务”,作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的“新部署”,并选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班子”,所以党的十九大开得非常成功!二是报告既高大上又接地气,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认真学习领会与认真贯彻落实。学习领会立点要高,要放在全党全国的大局中去领会;贯彻落实落点要低,要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实际去落实。

围绕大会主题,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到底是什么呢?十九大报告明确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另一种表述就是那句耳熟能详、感人肺腑的话:“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我看来,“使命”和“人民”是十九大报告中两个最耀眼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潮流和民心所向,始终自觉地把“使命”扛在肩上,把“人民”放在心上。

首先是“把使命扛在肩上”。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们肩负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会见中外记者时,从三个方面作过解读。他说,要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我们对民族的责任;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对人民的责任;要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我们对党的责任。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其次是“把人民放在心上”。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可以说,十九大报告通篇都贯穿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报告还专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中的二个坚持加以论述,并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所有这一切都体现着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她要求我们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人民利益摆在心中最高位置。因此我觉得,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最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要把这一核心的执政理念贯彻到我们每个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去,贯彻到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中去。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具体到我们高校,贯彻这一核心理念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三句话:“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依靠师生、一切属于师生”。

第一句话“一切为了师生”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利益为根本目的,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措施,安排工作进展,评价工作结果。

第二句话“一切依靠师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所以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万众一心的巨大合力。

但光靠这两句话还不够。如果出于“为了师生”的目的,把“依靠师生”一起创造的财富占为己有,那就问题更大。所以第三句话是“一切属于师生”,这是我们的最后归宿。这就要求我们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公平保障体系,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师生。

因此,有没有贯彻好十九大精神,其实可以归结为“五个问”,在工作中,我们要经常拷问自己:我们的重要工作、重大决策有没有最大限度地尊重广大师生的意见?有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有没有最大限度地让广大师生公平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这届班子有没有最大限度地推动了学校的科学发展?有没有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如果这些问题我们都问心无愧,那么党是可以放心的,广大师生也是会满意的。

总之,高校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职能,对社会的全面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作为高校的领导干部,我们要自觉肩负起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这份责任和使命,始终把师生放在心上,始终把师生利益摆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好、更快的发展来满足广大师生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上一条: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下一条:海洋科学城入驻企业专场人才招聘会在浙江海洋大学顺利举办

关闭

   
热图推荐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