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海大校园里,有这么一位学生,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他扛着摄像机的身影,办公室成了他的第二个寝室,深夜处理视频,策划各类活动,熬夜对于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就在近日,他成功入选了中国(浙江)高校校媒联盟副主席,他是如何做到的?带着好奇,接触到了这位优秀的校鸥讯社执行社长沈家迪。他还有一个有趣的外号迪迦,人称迪迦奥特曼。
因为鸥讯社,迪迦奥特曼华丽变身
“当时在台上竞选,我还挺紧张的。”回忆起他的副主席竞选过程,沈家迪兴奋地说道,来竞选这次主席换届的共有20位来自不同高校的校媒记者,经过层层筛选,现场投票,最终在20选7的比例中,沈家迪入选了副主席。“走到今天,一切都源于鸥讯社。”坐在我面前的沈家迪,身穿休闲外套,嘴角微微上扬,腼腆地回答着记者的话,“其实我自己也很意外,之前都没想过会入选。”谈起这次副主席之选,沈家迪轻描淡写地述说着,似乎真的只是个意外,然而,在我看来,这并非只是运气好。从大一开始,沈家迪就加入到了校鸥讯社,起初面试社团广播中心的部门并不顺利,一来就被刷,后来通过他的坚持,他进入了鸥讯社的视频中心,从此便开始了他的社团生活,大二入选了鸥讯社视频中心主任,大三当选为校电视台台长、鸥讯社社长,大四已是成熟地鸥讯社执行社长,留校读研后,已是研一的他继续坚守在了鸥讯社。
早在2012年,沈家迪参加了当时由我校承办的全国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夏令营,当时来自央视的记者全程跟拍,后来由于他在鸥讯社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夏令营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一次去中央电视台视浙江记者站实习的机会。在记者站,他做过关于“GDP”话题的街访,做过“家风”的街头问卷拍摄,而让他最难忘的是一次是寒假外出的拍摄任务,正逢过年期间,沈家迪只在大年初一匆匆回家后就速速地加入到了去宁波象山的采访任务,不巧地是天气恶劣,下着大雪,又冷又饿,但他却看到了央视的记者们还是冒着寒风大雪坚持拍摄,通宵赶稿,那一刻,他学到了记者的优秀素养,也学到了作为记者的坚守和责任。“每当工作到疲惫想放弃时,我总会想起那几位优秀的央视记者,来激励自己。”沈家迪把双手合在胸前,虔诚地说道。
丰富的校媒经验,击败传媒学子
说起他大三的实习生活,似乎又是一个传奇,在微博上偶然看到了一则cntv央视微电影频道的招聘信息,意外地收到了面试邮件,一个是远在北京的面试机会,一个是一次难得的实习工作,面对高成本的路费,沈家迪抱着碰碰运气的态度飞往北京参加了面试,一同前来面试的还有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最后沈家迪被录取了,“我想可能是我的校媒经验让面试官认可了我。”他说,“其实刚开始我还挺没自信地,他们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的学生,我一个理工科学校学经济学的,根本没有竞争力,到最后却录取了,我想这都要感谢在鸥讯社的成长。”沈家迪挠挠头,笑着讲述着。他还在兼职过天成影视,掌机,剪辑,完成商业片30余部。
放下摄像机,他还是一个学霸
在每个大学生都迷茫的大四,沈家迪试着报名了校研究生考试,然而他还是继续了他的实习路,在研究生考试前夕他才返校备考,结果以312分的考研成绩成功录取,成为了我校农域专业的研究生。在校期间,沈家迪在校内外获奖和荣誉70余次,国家奖学金,王成海奖学金,杨詠曼奖学金,几乎每一个奖学金他都拿遍了。曾在全国第九届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获金奖,在浙江省首届大学生摄影竞赛非专业组纪实类第一名,获浙江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图片类一等奖,在浙江省大学生广告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浙江省第五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二等奖,浙江省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银奖,还是研一的他,已发表论文两篇,这个活跃在校院内外的他,还酷爱旅游,去过舟山的十多个岛,桃花岛,白沙,普陀,东福山-庙子湖-青浜(东极),岱山,长涂,秀山,册子,六横,嵊山,枸杞,陛下,泗礁,葫芦岛等,去过北京,武汉,上海,井岗山,贵州,西藏等多个地方,还出国澳大利亚。
从校见习摄影到高校校媒联盟副主席,他一走就是五年,这五年里,他有过熬夜处理视频时的煎熬,有过为了交一份最美作品时的坚持,有过面对学业压力和工作冲突时的艰难抉择,有过那些个为了赶视频常在深夜吃夜宵20斤虚胖的流泪史,如今,他依然坚守在鸥讯社执行社长的岗位上,他说,一切都是因为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