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主页

新区研究中心

 
 
 

助推学术成果转化落地 做海洋能利用的领军人——专访浙江省“千人计划”谷汉斌教授

2017-04-28 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A14海工 贾林桥 

21世纪是海洋科技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会给人类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重大变革。当前,正值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进程,高科技海洋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浙江省也正积极推进人才建设,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主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我校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谷汉斌教授,作为海洋能利用、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领域的前沿人才,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九批“千人计划”。

丰富的国内外学习和工作经历

谷汉斌教授曾就读于天津大学,攻读“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分别到中国台湾及新加坡做访问研究生,接触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除此以外,谷汉斌教授曾在国内工作二十年,国外工作十年,拥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历。攻读学位期间,他在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和副总工程师,主要做港口工程的应用科研项目研究;毕业以后,为了寻找更高的科研平台,谷汉斌教授先后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做高级研究员,专注波浪、潮流和能源的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在英国留学期间,他还曾在Lopo Innovation Limited公司做兼职经理,积累工作经验。

前沿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

谷汉斌教授有十几年CFD模型的开发研究经验。基于有限差分建立了求解二相流体水和空气的Navier-Stokes方程模型AMAZON-LP2D和AMAZON-LP3D,用于模拟试验研究中的各种造波方式以及各种波浪和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另外,谷汉斌教授还具有有限体积方法、VOF界面跟踪和捕捉方法、ISPH方法的研究经历。建立和连接了基于非线性势流理论的AMAZON-NLPF模型和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AMAZON模型,极大提高了数学模型的计算效率。他建立的三维破碎波波浪数学模型,被业内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此外,他还有丰富的港口海岸和水利工程物理模型试验及工程咨询经验。他先后参加了“七五”至“十五”交通部科技攻关多个项目的研究开发,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对实际项目进行试验模拟研究,为工程安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此外,他还曾参与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工程项目研究,促进了中国港口水利工程科研技术向外输出。

近年来,谷汉斌教授致力于波浪能源转换装置的数值模拟、物理试验和理论分析。在曼彻斯特大学对波浪能源转换装置M4(Moored Multi-Mode Multi-body)进行浮体外形的优化,提高其波能捕捉效率;建立了波浪作用下多连物体运动方程,使其可快速方便地研究波浪与多浮体牵连运动结构的相互作用,加速了漂浮式波浪能源装置的研究进程。

谷汉斌教授有丰富的学术科研成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2篇,会议论文20篇,其中SCI 9篇、EI 19篇、CSCD 5篇、CPCI 1篇、ISTP 1篇。主持参与完成工程应用研究项目50多项,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10项,总科研经费近6000万元。他是国际海洋能利用、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

未来研究方向和主要目标

提及为什么会选择回国工作,谷汉斌教授说:“首先,我们国家对于波浪能等海洋资源的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我们将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引入我国,整体提高我们国家在能源利用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其次,我以前做过宁波象山的工程项目,认识到浙江海域有丰富的海洋能资源,我也希望将自己的研究应用于浙江海域。同时,我也了解到浙江省对于人才引进比较重视,还专门到国外进行人才招聘,引进海外高层人才。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所以当看到我们学校的招聘时,就选择了申请回国工作。”

对于接下来的学术研究和工作计划,谷汉斌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在科研领域,一方面致力于M4海洋波浪能源装置与浙江舟山海域适用性示范及基地建设,另一方面进行群岛海岸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与应用。在教学方面,他希望加强能源工程系本科教学和实践,加强双语教学,提高研究生教学科研水平。除此以外,谷汉斌教授也希望自己能够帮助解决现有存在的社会问题,如边远缺电海岛电力需求难题以及协助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成功入选“千人计划”,对谷汉斌教授来说是压力更是动力。他将本着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推动海洋能源领域的科技发展,为浙江乃至国家的海洋能利用做出贡献。

链接:为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以人才集聚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海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暂行办法》,浙江省从2009年1月实施了海外高层人才引进的“千人计划”,申报人选类型分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两大类。创新人才是指在我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按每年回国服务时间分为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和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又称“海鸥计划”)。人文社科文化艺术和经济金融管理领域人才纳入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创业人才是指来我省创(领)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同时,继续通过“外专千人”平台,引进长期来浙江创新的非华裔外国专家。

 

上一条:胡志杰:奋进中的新生代海洋人       下一条:让知识渗透到社会实践之中

关闭

     
热图推荐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