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主页

新区研究中心

 
 
 

加强建设 凝练特色 创新发展

2018-01-11 王芳 张俊 苏凯 沈家迪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科具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先后列入浙江省重点学科、重中之重学科、一流学科等建设,主要围绕东海渔场(特别是浙江渔场)渔业发展需要,紧扣水产业发展需要,为浙江省海洋渔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解决海洋捕捞、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以及渔业管理上的各种难点问题作出重要贡献,特别是捕捞网具改革、渔情预报和渔业管理技术成为浙江省海洋渔业发展的唯一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撑单位。

浙江省是海洋大省,也是渔业大省,渔业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全省海洋捕捞产量长期居全国首位。浙海大在现有水产一级硕士学位点的基础上,设立水产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高层次的水产科技人才,是促进浙江省传统渔业的产业升级和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促进浙江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解决110万渔业人口、40万渔民吃饭就业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浙江省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战略目标的要求,以及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

2017年12月28日,浙海大组织召开水产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专家论证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水产学科评议组成员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院长王卫民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原副校长董双林教授、西南大学原校党委副书记张跃光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院长徐跑研究员、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院长刘鹰教授、浙江海洋大学校长严小军教授齐聚一堂,共同把脉浙海大水产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工作,并就相关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会后,与会专家就学科建设相关问题接受了校园媒体的采访。

记者:水产学科的发展现状如何,目前比较热点的研究问题有哪些?

董双林:学科跟专业不太一样,专业是一个社会分工,为就业培养人才,针对的是就业,对应的是各个产业部门;学科是一个知识体系,主要是以研究来培养研究人才,来支撑产业的发展,整个学科更宏观、更基础、更大。只能讲,过去几年的水产学科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效支撑了水产产业的发展。过去十几年,我们国家水产的总产量(捕捞、养殖)占全世界第一位,这得益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现在我们的学科建设面临一些新的形势,一个是环保督察,一个是可持续发展,这都对我们的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

在国外,这个学科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产量,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水产品的需求;二是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过去,我们学科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非常强调产量的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一度达到世界的百分之七十,成就很大。但是,我们忽略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所以,现在国家从产业布局安排上,不再一味提倡量的提高,而是提倡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从我们学科建设来讲,也需要考虑如何跟国家、跟国际的大趋势一致起来、结合起来。过去我们强调一些“高密度”、“精养”“集约化”,现在更加提倡“绿色”、“可持续”。

现在,淡水养殖方面我们更关注“增殖”;海水养殖方面,近岸的更关注“海洋牧场”,对陆地的集约化、循环水、无污染、零排污的新的养殖模式。另外,网箱养殖、养殖工船、远洋合理捕捞,是我们学科更关注的问题。从人才上、研究上、理论体系上需要多做一些工作。

      下一条:浙江海洋大学与国家海洋局二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海洋多学科交叉交流研讨会

关闭

     
热图推荐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